唐顺宗李诵,为何会被儿子废掉帝位?
中风皇帝、146天改革、164天暴毙——这三个数字,就是唐顺宗李诵的全部政治寿命。 把这段历史拆成职场故事,一眼就能看懂:新任董事长刚上任就病倒,话都说不清,却带着一群“名校实习生”想拔掉公司所有既得利益者的网线。结果,保安队长联合外地分公司总经理,直接把董事
中风皇帝、146天改革、164天暴毙——这三个数字,就是唐顺宗李诵的全部政治寿命。 把这段历史拆成职场故事,一眼就能看懂:新任董事长刚上任就病倒,话都说不清,却带着一群“名校实习生”想拔掉公司所有既得利益者的网线。结果,保安队长联合外地分公司总经理,直接把董事
“司空见惯”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成语,常用来指某事常见,不足为奇。
北宋有个人叫钱易,本来应该是个人生赢家。为啥?因为他祖爷爷叫钱镠,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的开国之君。再往后他爷爷钱元瓘、他爹钱倧都是吴越王。所以在正常情况下,钱易打一出生就是吴越国王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,可谓是天生贵胄。
而太子作为皇上的嫡系长子,下一任皇帝直系候选人,本应无限风光,要风得风要雨得雨。然而做太子并不一定如想象中那么爽,在唐朝就有这么一位皇帝表示感同身受,他就是唐顺宗——李诵。
兴元元年(784 年)正月,陕西奉天城外的雪地里,一支狼狈的队伍正顶着寒风赶路 —— 唐德宗李适带着少数随从逃亡,身后是朱泚叛军的追兵。马车上,30 岁的王氏紧紧抱着发烧的太子李诵,又伸手摸了摸德宗冻得发紫的手:“陛下,再坚持会儿,前面就是城固县了。”
公元805年的长安城,寒风裹挟着变革的火种。一位沉默了26年的太子,在父皇驾崩的噩耗中仓促登基,却在186天后以一场未竟的改革,在中国历史上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他,就是唐顺宗李诵——一位被命运推上风口浪尖的悲情帝王。
唐朝“21帝出5位太上皇”的现象,并非简单的“退位养老”,而是每一位背后都缠绕着权力博弈、宫廷政变、内外危机的复杂隐情,甚至直接折射出唐朝不同阶段的政治痼疾。我们先明确5位太上皇的身份,再逐一拆解其“退位真相”,最终总结共性隐情。
途经扬州时,刘禹锡偶遇白居易,这是两个人初次见面,因此白居易设宴,为其接风洗尘。席间,白居易有感于刘禹锡这些年的遭遇,因此作了一首《醉赠刘二十八使君》,其中有一联是:亦知合被才名折,二十三年折太多。
在悠远的唐朝,那个辉煌灿烂、文化繁荣、盛世景象令人神往的时代,历代皇帝的故事如星辰般点缀在历史的长河中。唐朝自618年李渊建立唐朝起,历经二十一位皇帝,他们的统治不仅塑造了一个强盛的帝国,也留下了无数传说与历史遗迹。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,细细品
这一点上,唐高宗李治很有经验。不幸的是,在唐朝政权再次危机四伏的时候,祖传的头风病再次找上了他的子孙——唐顺宗李诵。在位还不到一年的李诵,也成了大唐最后一位太上皇。
穆莱·伊斯梅尔是摩洛哥阿拉维王朝第二位皇帝,摩洛哥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,也是全球子女最多的皇帝,他在位期间摩洛哥政治稳定、经济繁荣,武力先进,但个人性格荒淫,统治时期掠夺了大量美女,生下了800多个子女。